传炉——大象有形

      自玩壶至今拥有过的传炉仅10支左右,但对传炉的器形一直非常欣赏。早前许卫良做过一把带刻的,准备用作生日礼物赠送与我,后来在烧第二窑的时候,整把壶烧报废了,着实可惜。那是我至今接触的传炉新品里面最喜欢的一支。
传炉——常说是取材于生火用的炉子,经过一些实物的对照,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。人的记忆来看,传炉这个器形好像是从清末时期才开始有的,但具体的创始人是谁,尚未有绝对准确的定义。
对于传炉这个传统器,我的理解,传炉的形制和动物中的大象有非常近似的地方。身桶阔而饱满,四足耸立,象鼻向前伸出,壶把为尾。
究竟什么样的传炉为之上品?个人认为,传炉要满、挺、稳重,在壶肩张力得到充分表现的前提下,沿着壶腹下滑的线条要收,四足立位要正,底盘要稳。传炉的各个部分均存在方中带圆的倒角,这和紫砂壶器的天地方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。
壶纽为传炉画龙点睛之笔,犹如领袖坐于城门之上,要有居高临下的威严。故壶纽的做法需要认真讲究。而真正能够体现到传炉精髓的部分,是在流。流的做法要张扬,蓄势未出的流是无法表达传炉的力度的。从流根蓄出到流尖,一定要有粗细变化,流尖要伸出下巴,前冲势,犹如带兵打仗的前锋将军冲在最前,势要猛,而后面拖带的部队雄武而声势浩大。四足的长度要留足,身桶要饱满和宽阔,方能显出雄浑的气势。壶把的向后拉伸跨度,要和流的前伸形成正反呼应。下弯要有足够的力度。
我们至今见到过的优秀的传炉作品,大多数都是超过600CC以上的大品。究竟为何会这样,我想,是因为画卷尺寸不够,作者无从发挥到极致吧。
曾经有看到过很多的传炉,包括老件,有些线条老辣但过于精瘦,有的饱满过头而略显笨拙。有的比例非常匀称但没有气势。寻觅到一把好传炉,实在不比寻觅到一把优秀的子冶石瓢容易。


传炉——大象有形